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巩固扩大实践研修成果,更好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8月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沈阳校区机关楼二楼会议室召开集体备课会。

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占文教授作了重点发言。他指出此次实践研修既是一次“沉浸式”的红色精神洗礼,更是一次“靶向式”的教学素材挖掘,真正实现了“学有所思、研有所获、教有所用”,希望大家继续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做“历史的解码者”,把研学素材转化为“活教材”,深入挖掘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用历史的温度打动学生,用真理的力量说服学生;二是要做“教学的创新者”,依托校内实训基地,打造“场馆思政课”,让思政教育从“课堂灌输”转向“沉浸式体验”,守正创新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三是要做“责任的践行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自身的学识、修为、担当,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会上,郭宁老师以“辽沈烽火淬初心 红山曙光映复兴”为题,分享了研修的基本情况及启示,并成功将红山文化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朱金融老师从辽沈战役的战略决策和胜利经验出发,将研修成果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生动展现出毛泽东思想中的军事战略理论在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作用;孙瑜老师分享了赵尚志、苏秉琦的故事,并将其作为教学案例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导学生从英雄事迹中感悟家国情怀,从工匠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让价值引领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张宇老师从弘扬抗战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助推辽宁全面振兴三个方面分享了研修心得,为《形势与政策》课程注入鲜活的“红色能量”,让课程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历史厚度与情感温度;孙莹老师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出发,通过“具象场景还原——情感共鸣触发——心理品质提炼——实践迁移应用”四步教学逻辑,将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坚韧意志、责任担当等精神力量转化为心理育人资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了集体备课会。
供稿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初审初校:付筱雪
复审复校:李占文
终审终校:李占文
责任编辑:张 宇